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协概况 提案公开 政协委员 界别活动 机关建设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提案及办理选登
关于助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十三届三次会议第 3 号
提交日期:2023-12-06
案  由 关于助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案人 工商联 界别 提案类别 经济类
联名人
委员建议承办单位
交办意见 主办单位 工信局
协办单位
    近年来,我市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但部分企业反映,政策保障未完全到位、涉企政务服务效能尚需再提升等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为全面了解我市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近期,市工商联深入我市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了专项调研。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88.92%的企业(以我市343家民营企业为样本)对我市的营商环境满意或比较满意,75.8%的企业认为我市近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很有成效或比较有成效,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一)持续优化对企服务。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企业需求服务中心体系,推出“特需门诊”“顶格协调”“个性服务”等工作机制,在市县两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同步开设17个企业需求服务中心。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与强乡扩权改革,组织29个部门对1041项行政权力进行调整。三是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满意度。全市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零跑动率92.19%、即办件比率73.06%。创新“企业开办掌上办”“无证明审批”等123项营商环境指标秒批秒办场景,集成“一件事”主题服务230项,企业办事的承诺时限、办理环节、办事材料优化比分别达46.8%、55%和30.2%。 (二)大力推进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一是破除隐性壁垒。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妨碍公平竞争和破坏营商环境的规定、做法。二是狠抓政策落实。精准推送政策咨询、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等信息,搭建融资、创新、人才等服务平台,在供需对接、银企合作、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三是强化政企交流互动。倾听企业诉求、收集问题线索,开展政商交流活动330次,对接市场主体3724户,收集并解决问题意见953件,发布宣传信息269条。 (三)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一是突出政务守信践诺。常态化治理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的失信问题,建立政务诚信公开机制,全面整治“新官不理旧账”行为。二是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制定《齐齐哈尔“码上诚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码上诚信”赋码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目标与推进措施。三是及时修复市场主体信用。建立行政处罚修复台账,对即将到期的处罚统一发放提示函,对不合格修复材料一次性告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策保障有待完善。一是支持措施未完全落实。免申即享的政策少,对中小微企业关注扶持不够,个别政策不接地气、不解决实际需要、不能有效落实,企业最终难以得到实惠。二是“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10.79%的企业经常遇到、19.53%的企业偶尔遇到政府不讲诚信的问题,政策不连续、承诺不兑现导致企业不敢投、不敢干。三是融资成本高。部分金融机构承诺不兑现、层层审批,导致企业预期落空、资金周期受限并因此陷入困境。调查显示,26.53%的企业认为倒贷难、成本高是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四是市场竞争机制有待完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错误观念仍有残留,本地中小微企业在竞争中有时遭受差别对待,影响企业的投资热情与发展动力。 (二)政务服务品质有待提升。一是观念固化转变慢。服务型思维尚未形成,一些部门仍是办事型政府,部分人员缺少尊商重商的思想、工作标准不高。调查显示,29.74%的企业认为办事部门服务意识差、业务不精、工作粗放是良好营商环境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二是对“放管服”把握不准。一些部门一放了之、只放不管,放下了权力、丢了服务,更存在以阶段性告知代替全流程一次性告知的问题,导致企业办事来回跑。三是办事流程不优。部门之间化学整合不到位、沟通不畅,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仍然存在,一些业务前置材料过多、耗时长令企业反感。四是权威信息发布慢。涉企政策及业务须知发布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给企业市场部署及业务办理带来困扰。 (三)执法司法质效有待提高。一是多头重复检查未完全杜绝。在影响良好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中。“检查评比多、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处于诸问题之首,占比达35.28%,各类检查使企业疲于应对,难以全心投入建设。二是不规范执法未彻底消除。个别单位滥用自由裁量权、执法随意性大。调查显示,有37.61%的企业偶尔或经常遇到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25.66%的企业遭遇过简单粗暴式执法,这表明,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等执法顽疾仍然存在。三是涉企执行难未有效破解。在受调查企业中,有39.07%的企业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胜诉执行难的“法律白条”导致企业资金回笼受困,正常生产经营受阻,不少企业赢了官司却输了时间输了市场。 (四)保障激励有待加强。一是政企沟通不足。需求与供给无法有效对接,信息与权力之间仍有断裂,有21.28%的企业反映现有问题的解决渠道难以切实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二是高端人才短缺。调查显示,在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招工留工难占比高达43.44%,“招工难”“用工荒”,高端人才难找也难留制约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合作创新渠道不畅。创新往往主要由企业自己独立完成,缺少科研单位“智库”支持和市场需求引导,风险不好评估,导致创新积极性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制度保障、大力扶持,增强企业获得感。一是精准施策、有效落实。提高政策精准度,使企业够得着、用得上,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惠企措施直达企业、执行不走样。二是信守承诺、稳定预期。“新官要理旧账”,承诺要兑现,政策要连续稳定、前后一致,不因领导的调整而中断、改变,稳定企业预期与信心,解除后顾之忧。三是放水养鱼、激发活力。对“四新”企业包容审慎监管,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营造宽松氛围,使其活下来,再逐步规范,让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更多“好苗子”茁壮成长。四是公平公正、开放透明。落实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机制,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将政策一致、机会均等落到实处。 (二)高效办事、贴心服务,增强企业幸福感。一是真情实感,解决问题。办事部门要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真心实意投入感情和精力为企业服务,帮企业出谋划策,给企业有效指导。二是精准服务、提升能力。将规范化、标准化贯穿于服务企业全过程,在提升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质效上下功夫,要为办成想办法,不为不办找理由。三是打通堵点、优化流程。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真正实现涉企事项全流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着重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覆盖面和利用率,把更多方便留给企业。四是更新信息、确保时效。确保及时更新办事大厅、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等场所涉企政策信息,避免滞后发布带来不便。 (三)规范执法、严格司法,增强企业安全感。各执法司法部门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好找,使企业能够一心谋发展、安心搞经营。一是捉虫护花、慎诉慎押。保护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少用查封扣押、罚款停业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手段措施,对轻微违法行为及时制止纠正,给予企业纠错的时间与机会。二是学法用法,以理服人。执法人员要避免一刀切式执法与以罚代执等简单粗暴式执法,多指导教育少一罚了之,多靠前服务少事后处理。三是公正司法、减少讼累。重拳出击执行难,确保生效裁判执行到位,加快胜诉企业资金回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切实保护企业财产利益、维护企业商誉。 (四)强化宣传、加大引导,增强企业归属感。一是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推进政企沟通机制常态化,确保政府及时掌握企业动态、了解企业需求,随时倾听企业呼声、解决企业问题,确保企业全面、准确获悉政府的好声音、好举措。二是示范引领、宣传推介。充分发挥齐商总会作用,鼓励同行业、相关行业企业互相支持、抱团取暖,通过一家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带动一方产业,使本地企业能够走出去并愿意讲好鹤城故事,使外地企业愿意走进来并扎根黑土地。三是尊重人才、事业留人。提高民营企业社会地位,给民营企业家以更大的尊重,给企业从业人员以更大的认可,实现从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到事业留人、制度留人。
关于第 3 号提案的答复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地址:齐齐哈尔市新明大街27号 版权所有:政协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主办:政协齐齐哈尔市委员会办公厅信息科 黑ICP备09012227号 本站总访问:37551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