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市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和民族宗教委员会邀请相关界别委员以及特邀专家学者,在市政协副主席殷元虎带领下,深入到富拉尔基区,就“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开展调研。市委统战部、市文广旅游局相关领导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实地视察了杜达乡老龙头遗址、长青乡库勒村海满抗战遗址和库勒村库勒老街,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咨询、听取汇报、座谈等形式,多层面了解我市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旅游品质化、特色化发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大力推进“旅游+民族”产业融合,把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作为实现“换道超车”的战略性举措,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活动、民族非遗文化体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增强了民族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带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委员们建议,下步工作中,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历史、民族团结五大优势,聚焦“全域全季”的现代旅游发展模式,树立“大旅游、大文化、大产业”观念,写好民族旅游大文章。二是要进一步尊重、保护、挖掘、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加强民族非遗文化的展示和传承,开发更多“沉浸式”民族体验项目,把民族文化深深嵌入到旅游产业的框架内。三是要进一步科学整合规划全市民族旅游点位,把民族特色旅游作为全市特色旅游品牌纳入年度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计划,不断开发沉睡的资源,集中串联并联旅游精品线路,点线成面,汇集全市民族特色旅游总体规划图,形成完整的七彩民族之旅。充分释放库木勒节、瑟宾节、颁金节、东迁节等民族节庆活动的独特感召力与凝聚力,扩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我市民族旅游新名片、新爆点。四是要进一步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工作,发挥各级民族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游活动,把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文化阐释和宣传中,进一步突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