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协概况 提案公开 政协委员 界别活动 机关建设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列表 > 文史纵横

解放战争期间的齐齐哈尔革命文艺团体
 
发布时间:2023-08-16   来源:市政协   【浏览次数:8576 次】

解放战争期间的齐齐哈尔革命文艺团体

王作东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齐齐哈尔作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省会城市,是西满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共西满分局、西满军区、嫩江省委省政府、嫩江军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黑龙江军区、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工兵学校、西满铁路局、西满护路军司令部等众多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也云集着东北文工团一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嫩江省实验剧团等众多的文艺团体。这些文艺团体在党的领导下,用戏剧、歌舞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西满根据地土地改革、工农业生产、支援前线取得的成果,揭露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破坏和平的罪行,起到了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

一、东北文工一团

1945年9月2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几十名师生组成了东北干部团二大队八中队,由鲁艺实验剧团团长沙蒙带队,从延安出发,经过两个月的行军于11月2日到达沈阳,在东北局的领导下成立东北文工团。12月23日,东北文工团撤出沈阳到本溪。1946年3月14日,到达大连,期间招收一些进步文艺青年入团。沙蒙任团长,于蓝任党支部书记,田方任副团长,王大化任组训部长,李牧任戏剧部长,刘炽任音乐部长,颜一烟任编辑部长,何文今任总务部长,张平任行政秘书。1946年8月24日,东北文工团离开大连,经丹东到达哈尔滨。这时东北局宣传部组建了东北文工二团,原东北文工团改称东北文工一团。1946年12月4日,东北文工一团来到齐齐哈尔,住在原龙江县公署的一座大院里。根据东北局的指示,东北文工一团在齐齐哈尔期间由中共西满分局代管。东北文工一团来到齐齐哈尔后,立刻深入农村参加土地改革。刘炽和张平在讷河县创作了歌词《讷河谣》,歌颂讷河的美丽和农民翻身分得土地的喜悦。12月19日,王大化和颜一烟、尹一青等组成创作小组坐卡车去讷河农村收集素材,修改《讷河谣》。行至拉哈时,王大化从卡车上摔到地下,头部受重伤,送到西满军区卫生部讷河后方医院抢救无效,于12月21日19时牺牲。《讷河谣》成为王大化最后一篇作品。王大化安葬在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墓碑上刻有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的题词“人民的艺术家王大化之墓”。

 

哈尔滨军民等候东北文工一团演出歌剧《白毛女》的场景

 

1947年的春节,是齐齐哈尔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驻齐齐哈尔的各文艺团体都演出了自己精心排练的节目。东北文工一团作为主力团队,演出了《胜利鼓舞》《新年花鼓》《推小车》《小放牛》《哑巴参军》《农家乐》等秧歌剧。东北文工一团新型秧歌队从1月27日开始在街头演出,历时12天,震动了齐齐哈尔。2月17日,东北文工一团在泽东剧场(原齐齐哈尔会馆)开始演出大型秧歌剧《血泪仇》,王家乙、林白等著名艺术家都参加了演出。东北文工一团还为讷河县第一届农工代表大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演出了精彩的节目。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6周年、纪念七七抗战10周年,演出了大型歌剧《白毛女》和《全家光荣》等剧目,沙蒙团长亲自执导,林白、马骥、张守维、王英、林农等参演。此时,东北文工一团增添了不少新生力量,如梁音、高平等14名齐齐哈尔铁路文工团员就是这个时候调入的,全团达到了140人。团领导班子也有调整,杜粹远任党支部书记,张平任副团长,李牧任组训部长,张守维任演出部长,肖崑任总务部长,何文今任秘书长。东北文工一团在齐齐哈尔期间曾三次去前线慰问野战部队,参加了东北文代会汇演,为嫩江省实验剧团培训演员30多名。

1948年8月,东北局决定东北文工一团整体并入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时,张平、李百万率领团前方队还在郑家屯慰问演出,后方队在沙蒙领导下在齐齐哈尔处理善后工作。后方队于9月25日离开齐齐哈尔,迁往兴山(今鹤岗)东北电影制片厂。前方队随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行动,与纵队文工团合并后,参加了辽沈战役。12月底,前方队也并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东北文工一团完成了历史使命,投入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建设中。

二、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

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于1946年2月在通化成立,为表演话剧、歌剧和歌舞的综合性文工团,团长吴茵,副团长苏里,导演武兆堤,音乐队长兼指挥葛炎,主要演员有于绍康、林克、杨静、崔淑琴等。1946年6月,随东北军政大学迁往北安。1947年12月,随东北军政大学迁驻齐齐哈尔,驻东盛二街原东北军政大学西满分校。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在齐齐哈尔期间为驻军和市民创作演出了大型歌剧《钢筋铁骨》《为谁打天下》,演唱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东北军政大学校歌),受到驻齐齐哈尔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与东北电影制片厂合作,把武兆堤、苏里、吴茵创作的歌剧《钢筋铁骨》改编为电影《钢铁战士》,编导为成荫,主演是原东北文工团一团副团长、后成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主要演员的张平。  1949年7月,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随东北军政大学南迁武汉,改称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第四高级步校文工团。1951年并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

三、东北人民艺术剧院

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前身为龙江戏院,是私人京剧表演团体,有演职人员百余人,班主刘绍恩。1946年6月,齐齐哈尔市委派市文艺协会主任武克仁(后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兼戏剧家协会主席)进驻龙江戏院,对龙江戏院进行戏曲改革和公私合营改造。11月,龙江戏院改称东北人民艺术剧院。1947年4月,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隶属齐齐哈尔市民众教育馆。不久,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剧院变为公营,分为京剧、评剧两个演出队。市民众教育馆馆长徐徐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48年11月30日,徐徐调到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负责市文协工作,1949年5月又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排演了大量的革命戏剧。剧院移植排演了革命现代评剧《白毛女》,引起轰动,成为当时开展土地改革斗争中的保留剧目。剧院还相继演出了《血泪仇》《屈原》《李闯王》《红娘子》《美帝暴行录》《秦始皇》《水泊梁山》《血泪山河》等百余出新戏。《血泪仇》是配合齐齐哈尔开展反奸清算运动、斗争欺压百姓、剥削佃户的齐齐哈尔市东盛区伪区长田绍元排演的一部京剧,表现了蒋管区老农民王仁厚一家遭受国民党军队横征暴敛的悲惨生活故事。1946年8月26日上午,全市召开斗争田绍元大会,晚上在嫩江省立联合中学总校(第二中学址,现二马路小学使用)广场演出《血泪仇》,整个广场座无虚席,连远在郊区的王屯农民都赶着马车来看戏。剧院1947年上演的新编历史剧《屈原》,编剧、导演陈伯元,主要演员焦昆山、王杰、王秀梅,共演出百余场。1948年5月1日,剧院应邀为哈尔滨市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演出《屈原》。1949年5月,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组建新的黑龙江省,东北人民艺术剧院与从北安迁来的黑龙江省评剧团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京剧团。1954年8月,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合并建立新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黑龙江省京剧团留在齐齐哈尔改称齐齐哈尔市京剧团,首任团长焦岐山。

四、齐齐哈尔市文工团

齐齐哈尔市文工团于1947年7月18日成立,隶属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齐齐哈尔市文工团由李尼任团长,丁炬、梁志强任教员,徐徐任兼职教员。招收具有一定文艺素养的青年教师和学生20多名,后发展到50余人。齐齐哈尔市文工团设立音乐、戏剧、美术三个组。在全市庆祝“八一”建军节露天大会上,首场演出《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石老太》《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等戏剧和歌舞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齐齐哈尔市文工团深入部队、工厂、机关、学校演出百余场,观众达20余万次。1948年春节前,开始排练反映农村土改斗争的大型歌剧《火》,分别为各区贫农协会、土改工作队、嫩江省委、省政府和嫩江军区及卫戍司令部等单位演出20余场,观众达4万余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由防御变为反攻,排演了《全力准备大反攻》《活捉伪总统》《立功》《抬担架》《解放全东北》等秧歌剧。齐齐哈尔市文工团还到前线慰问演出,每到一地,就帮助当地工厂和农村建立俱乐部,培养业余文艺积极分子。1948年11月6日,李尼团长调沈阳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工作,丁炬任团长。李尼在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工作期间,为齐齐哈尔创作了《万岁,齐齐哈尔》和《嫩江大合唱》。《万岁,齐齐哈尔》曲调高昂、音域宽广、音区富于变化,词作恢弘大气,热情歌颂了齐齐哈尔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不断奋进的顽强信念,整首作品充满了昂扬的艺术感染力。《嫩江大合唱》是组歌,第五曲《参军去》唱到“参军的健儿雄赳赳、气昂昂,满脸是红光、满身是力量,背起人民的希望,走向光明的战场……”清新明快的节奏,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励志向上的歌词,再现了父母送儿去参军、妻子送情郎上战场的场景。1949年11月,齐齐哈尔市文工团被东北局调到沈阳,改建为东北青年文工团,后又调往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其中一少部分留在齐齐哈尔并入黑龙江省人民文工团。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培养了很多艺术家。1947年7月,18岁的葛存壮从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化验室考入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后随团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参加多部电影演出,成为著名电影艺术家。

五、嫩江省实验剧团

1947年秋,中共嫩江省委为了支援东北解放战争,宣传土地改革和根据地建设的成果,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准备成立嫩江省实验剧团。原《西满日报》社社长、新任中共嫩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阑西派《西满日报》编辑鲁琪(后任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张国昌(后任黑龙江日报社社长)负责嫩江省实验剧团的筹备工作。剧团从讷河、甘南等地招收30多名学员送到在齐齐哈尔的东北文工团一团培训,参加该团的演出活动。1947年底,东北文工一团演出部长张守维调任团长。1948年初又招收了第二批学员50名。1948年5月5日,嫩江省实验剧团在齐齐哈尔正式成立,由中共嫩江省委宣传部领导,是以表演歌舞、话剧、歌剧为主的专业文艺团体。张守维团长带领剧团职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剧团很快就有了起色,先后在全省各地演出大型歌剧《评功记账》、话剧《谁劳动是谁的》、小歌剧《发地照》《地照还家》、秧歌剧《全家光荣》和一些歌舞节目。嫩江省实验剧团的剧目贴近生活,很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剧团还排演了苏联话剧《破旧的别墅》。1949年5月,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嫩江省实验剧团与从北安迁来的黑龙江省文工团合并,在齐齐哈尔组建黑龙江省人民文工团。

六、黑龙江省人民文工团

1949年5月,嫩江省实验剧团与从北安迁来的黑龙江省文工团合并,在齐齐哈尔组建黑龙江省人民文工团,是表演话剧、歌剧、歌舞和二人转的综合性文艺团体,隶属黑龙江省文教厅,团长张守维。同年9月,黑龙江省社会教育工作队并入黑龙江省人民文工团,接收部分齐齐哈尔市文工团成员。团部机关设演出、创作、艺术、总务等科室,下设两个农村演出队、一个城市演出队、一个影剧(皮影)队。    

 

电影舞台艺术片《赵小兰》海报

 

黑龙江省人民文工团注重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演出的剧目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独幕话剧《赵小兰》由剧作家金剑编剧,蒋贵学导演,刘畅园、田介夫主演。剧情反映东北解放区某农村妇女生产组长赵小兰和劳动模范周永刚反对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故事。演出剧本最初发表在1950年9月14日的《黑龙江青年报》上,中国文联《剧本》月刊1952年1月创刊号上隆重推出后,被全国多家剧团排演。195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放映。剧团还创作演出话剧《木老鸹》《是谁在进攻》《让战魔发抖吧》、歌剧《迎春曲》《枉费心机》、秧歌剧《兄妹定计划》《全力来捐献》、新二人转《姚大娘抓特务》《三只鸡》、花棍表演唱《十根花棍》、舞蹈《单鼓舞》《猎人舞》《红绸舞》《马舞》等。1952年5月,剧团改组为黑龙江省话剧团。1954年8月,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合并建立新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黑龙江省话剧团迁往哈尔滨,与松江省话剧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话剧团,后又与哈尔滨话剧团合并为哈尔滨话剧院。张守维团长是对黑龙江戏剧发展有贡献的艺术家,是歌剧《白毛女》和电影《白毛女》中杨白劳的扮演者。1950年12月,张守维当选黑龙江省文联主席,仍担任黑龙江省人民文工团团长。1951年8月,他以中国青年文工团歌剧队副队长的名义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联欢节,并参加歌剧《白毛女》、京剧《三岔口》演出和导演工作。会议结束后,随中国青年文工团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做巡回演出。1955年,张守维去中央戏剧学院任教,担任表演系副主任。

 

作者系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府办原四级调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齐齐哈尔市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地址:齐齐哈尔市新明大街27号 版权所有:政协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主办:政协齐齐哈尔市委员会办公厅信息科 黑ICP备09012227号 本站总访问:3755108人